多層鋼結構建筑施工方案
一、施工準備
(一)技術準備
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學習設計圖紙,全面領會設計意圖,明確各部分結構的技術要求和施工難點。對圖紙中存在的疑問,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解決,形成圖紙會審紀要。
依據設計圖紙、施工規范以及工程實際情況,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內容涵蓋工程概況、施工部署、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工藝、質量保證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同時,針對鋼結構安裝、焊接、吊裝等關鍵工序,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經審批后方可實施。
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技術交底,包括施工圖紙、施工方案、操作規程、質量標準等內容,確保每位施工人員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務和技術要求。技術交底要形成書面記錄,由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簽字確認。
(二)材料準備
根據施工圖紙和施工進度計劃,編制材料采購計劃,明確材料的規格、型號、數量、質量標準和進場時間。優先選擇信譽良好、質量有保障的供應商,并對供應商進行資格審查。
鋼結構構件的采購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進行,構件進場時要進行嚴格的驗收,檢查構件的外觀質量、尺寸偏差、材質證明、出廠合格證等資料。對不合格的構件,嚴禁進場使用,并及時與供應商協商處理。
除鋼結構構件外,還需準備好焊接材料、高強螺栓、涂料、防火材料等輔助材料。這些材料的質量也要符合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進場時同樣要進行驗收,并妥善保管。
(三)機械設備準備
根據施工工藝和施工進度的需要,配備足夠數量的施工機械設備,如塔式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電焊機、切割機、鉆床、高強螺栓扳手等。
對所有進場的機械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和維護保養,確保機械設備的性能良好,運轉正常。同時,要配備專業的操作人員,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熟悉機械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安全注意事項。
建立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做好機械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記錄,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機械設備在施工過程中能夠正常運行,滿足施工進度的要求。
(四)現場準備
清理施工現場,平整場地,做好場地的排水工作,防止場地積水影響施工。根據施工總平面圖的要求,劃分施工區域、材料堆放區域、機械設備停放區域等,并設置明顯的標識牌。
搭建臨時設施,如辦公室、宿舍、材料倉庫、加工車間等。臨時設施的搭建要符合安全、衛生、環保的要求,且不得影響施工進度和施工現場的交通。
做好施工現場的供電、供水、通訊等工作。按照施工用電方案,敷設臨時供電線路,安裝配電箱和開關箱,并做好防雨、防觸電保護措施。確保施工現場的供水充足,水質符合施工要求。同時,建立施工現場的通訊網絡,保證施工人員之間的通訊暢通。
二、基礎施工
(一)測量放線
依據設計圖紙和規劃部門提供的測量控制點,建立施工現場的測量控制網。測量控制網包括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平面控制網可采用矩形網或三角網,高程控制網可采用水準網。
使用全站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對基礎的位置、尺寸、標高進行精確測量放線。在基礎施工區域內設置控制樁和水準點,并做好保護措施,防止控制樁和水準點受到破壞。
測量放線完成后,要進行復核檢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復核合格后,方可進行基礎開挖施工。
(二)基坑開挖
根據基礎的設計深度和地質勘察報告,確定基坑開挖的深度和坡度。基坑開挖可采用機械開挖或人工開挖,機械開挖時要預留 200-300mm 厚的土層,由人工進行清理,避免超挖。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要做好基坑的支護工作,防止基坑坍塌。支護方式可根據基坑的深度、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等因素選擇,如土釘墻支護、排樁支護、鋼板樁支護等。
基坑開挖完成后,要對基坑的底部進行平整和夯實,確保基坑底部的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同時,要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防止基坑內積水影響基礎施工。
(三)基礎鋼筋綁扎
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加工制作基礎鋼筋。鋼筋的加工要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鋼筋的規格、型號、數量、間距等要與設計圖紙一致。
在基坑底部鋪設鋼筋墊層,然后進行基礎鋼筋的綁扎。鋼筋綁扎要牢固,不得有松動、移位等現象。鋼筋的搭接長度、錨固長度等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
鋼筋綁扎完成后,要進行檢查驗收,檢查鋼筋的規格、型號、數量、間距、搭接長度、錨固長度等是否符合要求。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基礎模板安裝施工。
(四)基礎模板安裝
基礎模板采用鋼模板或木模板,模板的材質和規格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模板的安裝要牢固,不得有松動、變形等現象。
在模板安裝前,要對模板的表面進行清理和除銹處理,并涂刷脫模劑,以便模板的拆除。模板的拼接處要嚴密,防止漏漿。
模板安裝完成后,要進行檢查驗收,檢查模板的位置、尺寸、標高、垂直度等是否符合要求。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基礎混凝土澆筑施工。
(五)基礎混凝土澆筑
基礎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或現場攪拌混凝土,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要符合設計要求。在混凝土澆筑前,要對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等進行檢查,確保混凝土的質量符合要求。
混凝土澆筑采用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的方式進行,每層澆筑厚度不宜超過 300mm。振搗要密實,不得有漏振、欠振等現象,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和強度。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覆蓋保濕材料,如麻袋、草簾等,并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 7 天。對于高強度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 14 天。
(六)基礎預埋件安裝
基礎預埋件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加工制作,預埋件的材質、規格、型號、數量等要與設計圖紙一致。
在基礎鋼筋綁扎完成后,將預埋件安裝在設計位置上,并與基礎鋼筋進行牢固連接,防止預埋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移位。
預埋件安裝完成后,要進行檢查驗收,檢查預埋件的位置、標高、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要求。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基礎混凝土澆筑施工。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注意保護預埋件,避免預埋件受到損壞或移位。
三、鋼結構制作與安裝
(一)鋼結構制作
鋼結構構件的制作應在工廠內進行,制作前要對原材料進行檢驗,確保原材料的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原材料的檢驗包括外觀檢查、化學成分分析、力學性能試驗等。
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對鋼結構構件進行放樣、號料、切割、加工等工序。放樣和號料要準確,切割和加工的精度要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對于重要的鋼結構構件,要進行工廠預拼裝,以檢查構件的尺寸和形狀是否符合要求,確保現場安裝順利進行。
鋼結構構件的焊接要由持證焊工進行操作,焊接工藝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焊接前要對焊接部位進行清理,去除油污、鐵銹等雜質。焊接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焊接電流、電壓、焊接速度等參數,確保焊接質量。焊接完成后,要對焊縫進行外觀檢查和無損檢測,如超聲波檢測、射線檢測等,確保焊縫質量符合要求。
鋼結構構件制作完成后,要進行除銹和涂裝處理。除銹采用噴砂除銹或拋丸除銹的方式,除銹等級要符合設計要求。涂裝采用防腐涂料和防火涂料,涂裝厚度和涂裝遍數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涂裝完成后,要對涂層進行檢查,確保涂層均勻、無漏涂、無流掛等現象。
(二)鋼結構安裝
鋼結構安裝前,要對基礎的頂面標高、軸線位置、預埋件的位置和標高進行復核檢查,確保基礎的質量符合鋼結構安裝的要求。對不符合要求的基礎,要及時進行處理,處理合格后方可進行鋼結構安裝。
鋼結構安裝采用分件安裝法或整體安裝法,具體安裝方法要根據鋼結構的形式、重量、安裝高度和施工現場的條件等因素確定。分件安裝法是將鋼結構構件逐件進行安裝,適用于中小型鋼結構;整體安裝法是將鋼結構構件在地面上拼裝成整體后,再進行整體吊裝,適用于大型鋼結構。
鋼結構吊裝采用塔式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或汽車起重機等機械設備進行。吊裝前要對起重機的性能進行檢查,確保起重機的性能良好,運轉正常。同時,要編制詳細的吊裝方案,明確吊裝順序、吊裝參數、吊裝設備的選型和布置等內容。吊裝過程中要由專人指揮,確保吊裝安全。
鋼結構構件安裝到位后,要及時進行固定和調整。首先進行臨時固定,防止構件在安裝過程中移位。然后進行精確調整,調整構件的位置、標高、垂直度等參數,使構件的安裝精度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調整完成后,進行永久固定,如焊接、高強螺栓連接等。
高強螺栓連接是鋼結構安裝中的重要連接方式,高強螺栓的安裝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高強螺栓安裝前要對螺栓孔進行清理,去除油污、鐵銹等雜質。高強螺栓的擰緊要采用扭矩扳手進行,分初擰和終擰兩步進行,初擰扭矩和終擰扭矩要符合設計要求。高強螺栓擰緊完成后,要對螺栓的擰緊扭矩進行檢查,確保螺栓的連接質量符合要求。
四、屋面與墻面施工
(一)屋面施工
屋面檁條安裝
屋面檁條采用冷彎薄壁型鋼,檁條的規格、型號、數量要符合設計要求。檁條安裝前要對鋼結構屋面梁的位置、標高進行復核檢查,確保屋面梁的安裝精度符合要求。
檁條安裝采用螺栓連接或焊接連接的方式進行,安裝時要保證檁條的間距、標高、垂直度等參數符合設計要求。檁條安裝完成后,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檁條安裝牢固,無松動、變形等現象。
屋面保溫層鋪設
屋面保溫層采用巖棉板、玻璃棉板等保溫材料,保溫材料的厚度、密度等性能指標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保溫層鋪設前要對屋面檁條的表面進行清理,去除油污、灰塵等雜質。
保溫層鋪設要平整、嚴密,不得有縫隙、空鼓等現象。保溫層之間的拼接處要采用密封膠進行密封,防止空氣滲透影響保溫效果。保溫層鋪設完成后,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保溫層的鋪設質量符合要求。
屋面防水層施工
屋面防水層采用卷材防水層或涂膜防水層,防水層的材料性能、厚度等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防水層施工前要對屋面保溫層的表面進行清理,確保表面平整、干燥、無雜物。
卷材防水層施工時,要按照卷材的鋪貼方向和順序進行鋪貼,卷材之間的搭接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鋪貼過程中要排除卷材下的空氣,確保卷材與基層緊密結合。涂膜防水層施工時,要按照涂料的涂刷厚度和涂刷遍數進行涂刷,涂刷過程中要均勻、無漏涂、無流掛等現象。
防水層施工完成后,要進行閉水試驗,試驗時間不得少于 24 小時。閉水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屋面面層施工。
屋面面層施工
屋面面層采用彩鋼板、瀝青瓦等材料,面層材料的規格、型號、顏色等要符合設計要求。面層施工前要對屋面防水層的表面進行清理,確保表面平整、干燥、無雜物。
彩鋼板屋面面層施工時,要按照彩鋼板的安裝順序進行安裝,彩鋼板之間的搭接要嚴密,采用自攻螺釘進行固定。自攻螺釘的間距要符合設計要求,且不得有松動、漏打等現象。瀝青瓦屋面面層施工時,要按照瀝青瓦的鋪貼方向和順序進行鋪貼,瀝青瓦之間的搭接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鋪貼過程中要確保瀝青瓦平整、牢固。
(二)墻面施工
墻面檁條安裝
墻面檁條采用冷彎薄壁型鋼,檁條的規格、型號、數量要符合設計要求。檁條安裝前要對鋼結構柱的位置、標高進行復核檢查,確保鋼結構柱的安裝精度符合要求。
檁條安裝采用螺栓連接或焊接連接的方式進行,安裝時要保證檁條的間距、標高、垂直度等參數符合設計要求。檁條安裝完成后,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檁條安裝牢固,無松動、變形等現象。
墻面保溫層鋪設
墻面保溫層采用巖棉板、玻璃棉板等保溫材料,保溫材料的厚度、密度等性能指標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保溫層鋪設前要對墻面檁條的表面進行清理,去除油污、灰塵等雜質。
保溫層鋪設要平整、嚴密,不得有縫隙、空鼓等現象。保溫層之間的拼接處要采用密封膠進行密封,防止空氣滲透影響保溫效果。保溫層鋪設完成后,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保溫層的鋪設質量符合要求。
墻面防水層施工
對于有防水要求的墻面,要進行墻面防水層施工。墻面防水層采用卷材防水層或涂膜防水層,防水層的材料性能、厚度等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防水層施工前要對墻面保溫層的表面進行清理,確保表面平整、干燥、無雜物。
卷材防水層施工時,要按照卷材的鋪貼方向和順序進行鋪貼,卷材之間的搭接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鋪貼過程中要排除卷材下的空氣,確保卷材與基層緊密結合。涂膜防水層施工時,要按照涂料的涂刷厚度和涂刷遍數進行涂刷,涂刷過程中要均勻、無漏涂、無流掛等現象。
防水層施工完成后,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防水層的施工質量符合要求。
墻面面層施工
墻面面層采用彩鋼板、 brick veneer( brick veneer 可根據實際情況替換為其他墻面材料,如乳膠漆墻面、石材墻面等)等材料,面層材料的規格、型號、顏色等要符合設計要求。面層施工前要對墻面防水層(如有)或保溫層的表面進行清理,確保表面平整、干燥、無雜物。
彩鋼板墻面面層施工時,要按照彩鋼板的安裝順序進行安裝,彩鋼板之間的搭接要嚴密,采用自攻螺釘進行固定。自攻螺釘的間距要符合設計要求,且不得有松動、漏打等現象。 brick veneer 墻面面層施工時,要按照 brick veneer 的鋪貼要求進行鋪貼,確保 brick veneer 平整、牢固,砂漿飽滿。
五、質量控制
(一)原材料質量控制
建立原材料進場驗收制度,對所有進場的原材料,如鋼材、焊接材料、高強螺栓、涂料、保溫材料、防水材料等,都要進行嚴格的驗收。驗收內容包括外觀檢查、質量證明文件檢查、抽樣送檢等。
對于鋼材,要檢查其外觀質量,如表面是否有裂紋、結疤、折疊、夾雜等缺陷。同時,要檢查鋼材的質量證明文件,如出廠合格證、材質證明書等,確保鋼材的材質、規格、型號等符合設計要求。對重要的鋼材,要進行抽樣送檢,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力學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對于焊接材料,要檢查其外觀質量,如焊條的藥皮是否完好、無脫落,焊絲的表面是否光滑、無銹蝕等。同時,要檢查焊接材料的質量證明文件,如出廠合格證、質量證明書等,確保焊接材料的型號、規格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對焊接材料要進行抽樣送檢,進行熔敷金屬力學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對于高強螺栓,要檢查其外觀質量,如螺栓的表面是否有裂紋、毛刺、銹蝕等缺陷。同時,要檢查高強螺栓的質量證明文件,如出廠合格證、質量證明書等,確保高強螺栓的型號、規格、性能等級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對高強螺栓要進行抽樣送檢,進行力學性能試驗和扭矩系數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對于涂料、保溫材料、防水材料等輔助材料,也要進行嚴格的驗收,檢查其外觀質量、質量證明文件等,必要時進行抽樣送檢,確保其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規定。
(二)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測量放線質量控制
測量儀器要定期進行檢定和校準,確保測量儀器的精度符合要求。測量人員要持證上崗,熟悉測量操作規程和測量方法。
測量放線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測量控制網進行,測量過程中要做好測量記錄,測量結果要進行復核檢查,確保測量放線的準確性。
基礎施工質量控制
基坑開挖要嚴格按照設計深度和坡度進行,避免超挖。基坑支護要牢固可靠,防止基坑坍塌。
基礎鋼筋綁扎要牢固,鋼筋的規格、型號、數量、間距、搭接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