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鋼模板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鋼模板作為混凝土成型的關鍵工具,其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質量、幾何尺寸精度以及結構安全性。因此,加強建筑鋼模板施工質量控制,是保障建筑工程整體質量的重要環節。以下將從施工前準備、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模板拆除以及后期維護等多個階段,詳細闡述建筑鋼模板施工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
一、施工前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
施工前的充分準備是確保鋼模板施工質量的基礎,此階段需從鋼模板本身質量、施工人員配置以及施工方案制定等方面嚴格把控。
(一)鋼模板材料質量控制
鋼模板的材料質量是施工質量的首要保障。在采購鋼模板時,需選擇具有正規生產資質、信譽良好的廠家,確保所采購的鋼模板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首先,要檢查鋼模板的出廠合格證、材質檢驗報告等相關資料,核實鋼模板的材質、規格、厚度等參數是否與設計文件一致。其次,對進場的鋼模板進行外觀檢查,查看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無變形、裂縫、銹蝕等缺陷;檢查鋼模板的連接件(如螺栓、銷釘等)是否齊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對于存在質量問題的鋼模板,嚴禁進場使用,需及時與廠家溝通退換貨。此外,還需對鋼模板的剛度、強度進行抽樣檢測,可采用荷載試驗等方法,確保其能夠承受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荷載,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模板變形、坍塌等質量事故。
(二)施工人員準備與培訓
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操作技能直接影響鋼模板施工質量。在施工前,需根據工程實際需求,配置足夠數量的專業施工人員,包括模板工、起重工、電焊工等,且所有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同時,要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鋼模板施工工藝、質量標準、安全操作規程以及應急預案等。通過培訓,使施工人員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要點,明確質量控制目標和要求,提高其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此外,還可組織施工人員進行現場觀摩和技術交底,針對工程中的重點難點部位(如梁柱節點、剪力墻轉角等)的模板施工方法進行詳細講解,確保施工人員能夠準確掌握操作技巧,為后續施工質量控制奠定良好基礎。
(三)施工方案制定與審核
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指導鋼模板施工的重要依據,也是保障施工質量的關鍵。在制定施工方案時,需結合工程的結構形式、施工工藝、現場環境等因素,對鋼模板的選型、排版、支撐體系設計、安裝順序、拆除時間等內容進行詳細規劃。首先,根據混凝土結構的尺寸和形狀,選擇合適規格和型號的鋼模板,確保模板的拼接精度和整體剛度滿足要求。其次,進行模板排版設計時,要盡量減少模板的拼接縫隙,避免出現漏漿現象;對于異形部位的模板,可采用定制加工的方式,確保其與結構尺寸高度匹配。在支撐體系設計方面,需根據鋼模板及混凝土的自重、施工荷載等因素,計算確定支撐立桿的間距、橫桿的步距以及掃地桿的設置位置等,確保支撐體系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夠有效抵抗施工過程中的各種荷載。施工方案制定完成后,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包括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安全性以及是否符合相關規范和設計要求。對于審核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修改和完善,審核通過后方可用于指導施工。
二、鋼模板安裝階段的質量控制
鋼模板安裝是施工過程中的核心環節,此階段的質量控制直接關系到混凝土結構的成型質量,需從安裝精度、拼接質量以及支撐體系安裝等方面嚴格把控。
(一)安裝精度控制
鋼模板安裝精度是確保混凝土結構幾何尺寸符合設計要求的關鍵。在安裝過程中,需按照施工方案和設計圖紙的要求,對模板的位置、標高、垂直度、平整度等參數進行精確控制。首先,在模板安裝前,需對施工現場的基層表面進行清理和找平,確保基層表面平整、堅實,為模板安裝提供良好的基礎。然后,根據測量放線的結果,在基層表面彈出模板的安裝控制線(如軸線、邊線、標高控制線等),作為模板安裝的基準。在模板安裝過程中,采用全站儀、水準儀、經緯儀等測量儀器對模板的位置和標高進行實時監測和調整,確保模板的軸線偏差、標高偏差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如軸線偏差一般不大于 3mm,標高偏差一般不大于 ±2mm)。對于垂直度的控制,可采用線錘、靠尺等工具進行檢查,確保模板的垂直度偏差不超過規范規定(如墻、柱模板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5mm/m)。此外,還需注意模板與模板之間、模板與支撐體系之間的連接牢固性,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因模板移位而影響安裝精度。
(二)拼接質量控制
鋼模板的拼接質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質量和防漏漿性能。在模板拼接過程中,需確保模板之間的拼接縫隙嚴密,無明顯縫隙和錯臺現象。首先,在模板拼接前,需對模板的拼接面進行清理和打磨,去除表面的污垢、銹蝕和毛刺等,確保拼接面平整、光滑。然后,采用合適的連接件(如螺栓、銷釘等)將相鄰的模板連接牢固,連接件的安裝數量和間距需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嚴禁漏裝或少裝。在擰緊連接件時,要注意力度均勻,避免因用力過大導致模板變形或連接件損壞,同時也要防止因用力過小導致拼接縫隙過大。對于模板拼接處的縫隙,可采用密封膠條、泡沫條等密封材料進行填充,確保密封嚴密,防止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漏漿現象。此外,還需對模板的拼接質量進行檢查,可采用目測、塞尺等方法檢查拼接縫隙的大小和錯臺情況,對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要及時進行調整和處理。
(三)支撐體系安裝質量控制
支撐體系是保障鋼模板穩定的重要結構,其安裝質量直接關系到施工安全和模板安裝精度。在支撐體系安裝過程中,需嚴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進行操作,確保支撐體系的安裝質量。首先,支撐立桿的安裝需垂直于地面,立桿底部需設置墊板(墊板材質可采用木墊板或鋼墊板,厚度不小于 50mm,寬度不小于 200mm),確保立桿受力均勻,避免因立桿下沉導致模板變形。立桿之間需設置橫桿和掃地桿,橫桿的步距和掃地桿的高度需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橫桿和掃地桿與立桿之間需采用扣件或螺栓連接牢固,形成穩定的框架結構。對于高度較大的支撐體系(如超過 4m),還需設置剪刀撐或斜撐,以增強支撐體系的整體穩定性,剪刀撐的設置角度一般為 45°-60°,間距不大于 6m。在支撐體系安裝完成后,需對其進行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檢查,可采用手扳、錘擊等方法檢查連接件的牢固性,采用測量儀器檢查支撐體系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整改,確保支撐體系滿足施工要求。
三、混凝土澆筑階段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模板會受到混凝土的側壓力、沖擊力等荷載作用,此階段需加強對鋼模板的監測和維護,確保模板在澆筑過程中保持穩定,避免出現質量問題。
(一)澆筑前檢查
在混凝土澆筑前,需對鋼模板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模板的安裝質量符合要求,為混凝土澆筑做好準備。首先,檢查模板的位置、標高、垂直度、平整度等參數是否仍符合設計要求,若發現偏差,需及時進行調整。其次,檢查模板的拼接縫隙是否嚴密,密封材料是否完好,防止在澆筑過程中出現漏漿現象。然后,檢查支撐體系的安裝質量,包括立桿的垂直度、橫桿和掃地桿的連接牢固性、剪刀撐的設置情況等,確保支撐體系具有足夠的穩定性。此外,還需檢查模板內的清理情況,去除模板內的雜物、灰塵和積水等,確保模板內干凈整潔,避免影響混凝土的質量。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
(二)澆筑過程中的監測與維護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安排專人對鋼模板及支撐體系進行實時監測和維護,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首先,監測模板的變形情況,可采用全站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定期測量模板的位置、標高和垂直度,若發現模板出現變形、移位等情況,需立即停止澆筑,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如加固支撐體系、調整模板位置等),待問題解決后方可繼續澆筑。其次,監測支撐體系的穩定性,檢查立桿是否出現下沉、橫桿和剪刀撐是否出現松動等情況,若發現支撐體系存在不穩定因素,需及時采取加固措施,確保支撐體系安全可靠。此外,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還需控制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和澆筑高度,避免因澆筑速度過快或澆筑高度過高導致模板受到過大的側壓力而出現變形或損壞。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澆筑速度不宜超過 2m/h,澆筑高度需根據模板的承載能力和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合理確定。同時,要注意混凝土的振搗質量,避免因振搗過度導致模板受到過大的沖擊力,振搗器不得直接碰撞模板,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不再下沉為宜。
四、鋼模板拆除階段的質量控制
鋼模板拆除是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拆除時間和拆除方法不當,不僅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外觀質量,還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需加強拆除階段的質量控制。
(一)拆除時間控制
鋼模板的拆除時間需根據混凝土的強度發展情況確定,嚴禁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前提前拆除模板。首先,需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養護條件、施工環境溫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養護方案,確保混凝土能夠正常硬化,達到設計強度。其次,在拆除模板前,需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檢測,可采用同條件養護試塊試驗或回彈法等方法檢測混凝土的實際強度。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拆模強度時(如梁、板模板拆除時,混凝土強度一般不低于設計強度的 75%;懸臂構件模板拆除時,混凝土強度一般不低于設計強度的 100%),方可申請拆除模板。模板拆除申請需經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批準后,方可進行拆除作業。
(二)拆除方法與順序控制
鋼模板的拆除方法和順序需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進行,確保拆除過程安全有序,避免對混凝土結構和模板造成損壞。首先,在拆除模板前,需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設置警示標志,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拆除區域,確保施工安全。然后,按照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 的原則進行模板拆除。例如,對于梁、板模板,應先拆除梁側模,再拆除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對于柱模板,應先拆除柱箍,再拆除柱側模。在拆除過程中,需采用合適的拆除工具,避免使用大錘、撬棍等工具強行拆除模板,防止模板變形或損壞混凝土結構表面。拆除的模板應及時清理干凈,去除表面的混凝土殘渣和污垢,然后分類堆放整齊,便于后續周轉使用。此外,在模板拆除過程中,還需注意保護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質量,避免因拆除操作不當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缺棱掉角、裂縫等缺陷。若發現混凝土結構表面存在缺陷,需及時進行修補處理,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質量符合要求。
五、鋼模板后期維護與質量檢查驗收
鋼模板的后期維護和質量檢查驗收是確保其能夠多次周轉使用、保障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需定期對鋼模板進行維護和檢查驗收。
(一)后期維護
鋼模板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混凝土的侵蝕、碰撞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變形、銹蝕、損壞等情況,因此需加強后期維護。首先,在模板拆除后,需及時對其進行清理,采用鋼絲刷、砂紙等工具去除表面的混凝土殘渣、水泥漿等污垢,對于難以清理的污漬,可采用適量的稀鹽酸進行清洗,但清洗后需及時用清水沖洗干凈,避免酸液對模板造成腐蝕。其次,對模板的表面進行除銹處理,對于輕微銹蝕,可采用砂紙打磨除銹;對于嚴重銹蝕,需采用噴砂除銹或化學除銹等方法進行處理,確保模板表面無銹蝕。除銹完成后,需在模板表面涂刷脫模劑或防銹漆,以保護模板表面,延長模板的使用壽命。此外,還需對模板的連接件(如螺栓、銷釘等)進行檢查和維護,對于損壞、變形的連接件,需及時更換;對于螺紋連接件,需涂抹潤滑油,確保其連接靈活。模板在堆放過程中,需選擇平整、堅實、干燥的場地,避免堆放在潮濕、積水或有腐蝕性物質的環境中,模板堆放高度不宜過高,一般不超過 1.5m,防止模板受壓變形。
(二)質量檢查與驗收
鋼模板施工質量檢查與驗收需貫穿于施工全過程,包括施工前檢查、施工過程中檢查以及施工完成后檢查。施工前檢查主要包括鋼模板材料質量檢查、施工人員資質檢查、施工方案審核等;施工過程中檢查主要包括模板安裝精度檢查、拼接質量檢查、支撐體系安裝質量檢查、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監測等;施工完成后檢查主要包括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質量檢查、幾何尺寸檢查、強度檢查等。在進行質量檢查時,需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采用目測、實測、試驗等方法進行檢查。對于檢查中發現的質量問題,需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施工單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需進行復查,直至符合要求。質量驗收需按照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的順序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通過嚴格的質量檢查與驗收,確保建筑鋼模板施工質量符合要求,為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提供保障。